高职口腔医学专业“跨年级实践小组”模式提高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目前高职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诸多问题,不仅无法有效应对专业新生的专业认知需求,专业实践形式也较为单一,难以给高年级实习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和动力。为解决上述问
目前高职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诸多问题,不仅无法有效应对专业新生的专业认知需求,专业实践形式也较为单一,难以给高年级实习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和动力。为解决上述问题,研究者从不同的方面,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[1-3],但在实施效果上,仍存在一定的欠缺。本研究尝试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,由大一、大二、大三学生,组成“跨年级实践小组”,通过共同见习实习、交流讨论,达到互相帮助,互相促进、共同成长的目的。本模式经过初步实施,取得了较好的成效。
1 对象与方法
1.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校口腔医学专业大一、大二、大三的学生。
1.2 “跨年级实践小组”的构成 从我校 2019级(大一)、2018级(大二)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中各随机抽取8名学生,在我校附属医院口腔科实习的2017级学生(大三)中随机抽取4名学生,共20名学生,组成“跨年级实践小组”。大三的4名学生中,各有1名在口腔内科、口腔颌面外科、口腔修复科、口腔正畸科实习,并负责在本科室接待大一、大二的学生。
1.3 小组活动前的准备 小组活动前系部要指定好活动的总负责教师,口腔科内的各个科室和口腔科病房要指定好接待医师,活动前提前3d告知接待医师和大三实习生,以便他们做好心理及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准备。
1.4 小组活动方法 大一、大二学生早晨7:00在学校门口集合,由总负责教师带队乘车去我校附属医院。为保证学生安全,来回途中要强调学生必须集体行动,不能个人单独行动。笔者设计为每3个星期进行小组活动1d,利用星期六或星期日时间。1d的大体活动安排:上午8:00—9:30,在口腔科病房跟随接待医师查房,并观看拆线、换药等常见的临床操作;9:30—16:00在口腔科门诊见习,见习时要在上述4个科室轮转,主要为了解口腔科常见疾病,观摩医疗操作,并适当参与诊断和治疗工作;16:00—17:00小组交流、讨论,并安排大三学生,给大一、大二学生进行2~3个小讲座,讲解专业知识,每个小讲座5~10min。小组建立微信群,在当天活动结束后,低年级学生仍可以与高年级实习生保持良好的联系和互动,也方便平时的交流。当天活动结束时现场征询学生对活动的感想和收获,征求意见,并让学生完成调查问卷。
1.5 小组活动效果评估 在调查研究并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,问卷内容包括职业素养方面(6个题目)、活动满意度(1个题目)及职业责任感(1个题目)。召开带教教师座谈会,听取教师对本教学模式的意见和看法。
2 结果
小组活动共进行了3次,每次20人,共计60人次,其问卷调查情况见表1。从“增加专业认知”“提高学习兴趣”“培养沟通能力”等7个方面来看,“跨年级实践小组”教学模式都得到了大多数参与学生的认同和好评,仅有少数学生持不确定或不认同态度。从活动满意度上来看,所有参与学生对这种小组活动是满意和乐于参与的。在带教教师座谈会上,参与教师对新实践教学模式均表示认可,认为其见习实习效果优于传统带教方法。
表1小组活动问卷调查情况[人次(%)]调查题目认同不确定不认同增加专业认知56(93.3)1(1.7)3(5.0)提高学习兴趣58(96.7)2(3.3)0(0)培养沟通能力56(93.3)2(3.3)2(3.3)培养表达能力56(93.3)1(1.7)3(5.0)培养合作精神57(95.0)3(5.0)0(0)增强职业责任感58(96.7)2(3.3)0(0)提高知识理解力53(88.3)7(11.7)0(0)对活动满意60(100.0)0(0)0(0)
3 讨论
3.1 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专业认知及教育现状 目前,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,绝大多数院校仍采用“三段式”,即一年基础课,一年临床课,最后一年实习。实践证明,这种安排容易导致知识传授和临床实践脱节,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,只是被动地学习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学者们提出了早期接触临床的方案。有文献报道,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新生,对将来从事的专业了解较少,认识比较模糊,专业认知度较低,有必要对其进行专业认知教育[1]。同属临床医学类的高职口腔医学专业新生专业认知情况,则未见文献报道。根据笔者对我校口腔医学专业新生的调查,专业认知情况也不容乐观。研究相关文献发现,不少高职院校对专业认知教育进行了探索和研究,但实施方法,多为在入学教育中进行专业介绍、人才培养方案解读、学业导师答疑等,与医院实际工作环境不接触,学生并未早期接触临床,导致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仍较肤浅。少数院校设计了去医院参观[2-3],但只是在入学初期进行,缺少教育效果的持续性,也缺少深层次的广泛的专业认知引导。部分院校安排在假期集中预见习,无法做到见习与学习专业知识同步,效果欠佳。专业认知是学生形成积极专业情感的基础,也是积极学习的必要条件,对专业的认同度可直接影响其职业稳定性[4],因此,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新生的专业认知度,并在三年的大学期间,使学生对专业认知逐渐加深,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。
文章来源:《现代口腔医学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xdkqyxzzzz.cn/qikandaodu/2021/0215/371.html